top of page
Search
  • Mr. Z

衡量評估交易策略

Updated: Dec 23, 2018

衡量評估一個交易策略有幾種方式,包含幾種常見的指標,以下分別說明:


勝率

賺錢次數/總交易次數

以常見的標準區分,逆勢策略的勝率通常高於50%,順勢策略的勝率通常低於50%,而順勢策略賺錢依靠的就是賺錢的那幾筆交易要賺得夠多。當勝率較低時,交易者較可能要處理心理問題,因為就算理性上知道,但依舊沒有人喜歡在進場時預期這筆較可能會虧損。


盈虧比

賺錢時的平均報酬/賠錢時的平均損失

當勝率不夠高時,賺錢時的平均報酬就要盡可能高於賠錢時的平均損失,以此來彌補較常虧損的問題。相反的,若勝率夠高,盈虧比就不需要太高。


交易次數

在測試期間內,該策略被觸發的次數

越多越好,但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。


(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-無風險利率)/投資組合標準差

由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夏普(William Sharpe)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,衡量在固定的報酬波動率下,賺取承擔風險後的利潤;亦即同時考量報酬率的波動(被視為風險),來評估報酬率是否值得。越大越好,但被質疑報酬率的波動有上有下,往上的波動對投資者有利,不應視為風險,只該考慮向下的波動,因此後人發展出索提諾比率(Sortino Ratio)。


(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-無風險利率)/投資組合負報酬的標準差

從夏普比率(Sharpe Ratio)改進而來,分母不用標準差,而是用報酬下行的標準差。代表在固定的負報酬波動之下,可以獲取多少利潤。


最大拉回(Max Drawdown; MDD)

淨值曲線(交易策略持續累積的獲利)再次創新高之前,淨值減少最大的幅度

下圖為一個策略的淨值曲線,可以看到在2016年時有一個較深的拉回,而這拉回幅度比其他的拉回都來得大,即為測量期間的最大風險。




獲利/最大拉回

只單看最大拉回不夠,因為在考慮風險時亦須考慮能獲得多少利潤。因此便把策略的獲率與最大拉回相除,取得報酬風險比。


平均每年獲利/最大拉回

獲利/最大拉回除以測試年份數

如果一個策略持續不斷獲利,則他的獲利/最大拉回會隨著時間上升,從而造成測量期間越久,該比例越高,使得無法與其他測量年份數不同的策略相互比較,因此便把獲利/最大拉回除以測試年份數。


R2

線性回歸的R2

如下圖所示,可直接用excel加上,代表策略淨值曲線的平滑程度,介於0~1之間,平滑程度越高,代表策略越穩定。


補充參考資料:



索提諾比率(Sortino Ratio)

135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